別埋怨!上天賜給你「病痛」並不是為了折磨你 而是給你「4個暗示」知道就不覺得苦了

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那些必然會發生的,比如生老病死,你不要為此過分焦慮。面對自然之事,保持順其自然的心態就好。」

無論是誰,窮人也好,富人也罷,都需要面對「生老病死」。再有錢,也無法阻擋病魔的襲來。再有勢,也無法阻擋死神的腳步。

「生老病死」這四件事,為什麼是每個人的必然經歷呢?因為我們都是肉體凡胎的普通人,也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身處於「枯榮興衰」的人間當中。

就跟「春夏秋冬」一樣,春天萬物復甦,夏天草木茂盛,秋天悲涼蕭瑟,冬天萬里冰封。這春夏秋冬,跟生老病死一樣,都是人世間的定律。

上天賜給我們「病痛」,不是為了折磨我們,而是有這幾個目的。

一、感受人世間的真實滋味。

有人說過,人生就是一場宴席。在這場宴席當中,你會品嘗到甜的、苦的、酸的、辣的、鹹的、臭的東西。這就是人生百態。

生活在無憂無慮的環境當中,多半無法感受到這些人生百態。這個時候,為了讓我們活得真實,老天就會讓我們生病。

生一場小病,我們會吃不好,睡不好,活得忐忑不安。生一場中等的疾病,我們整個人都會消瘦,心態也會發生巨大的改變。

比如,以往悲觀消極的人,在生了一場小病後,就會珍惜眼前人。以往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在生了一場中等的疾病後,就會特別熱愛生活。

改變一個人,只需要讓他生一場病就夠了。在病痛當中,人們會發現自己的不足,會反思自己的過往,真正做到「三省吾身」。

當然,無論是發現不足,還是反思過往,都跟品嘗各種人間滋味有關。這滋味,非大徹大悟之人無法品嘗。

二、不再貪婪,活在當下。

單位的老陳,自從經歷過一次車禍後,整個人都變了。在車禍之前,他貪婪無比,慾望滔天。在經歷車禍,大難不死後,他活在當下,啥都不爭。

朋友就問他:老陳,怎麼你變化那麼大啊,就跟變了一個人似的?

老陳只回了一句:躺病床的時候,我就在想,人如此脆弱,那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我得出了一個答案:人生的意義,不過是珍惜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罷了。

如果老陳因為車禍去世了,那他的人生就戛然而止了。可他活了下來,就說明老天給了他一次機會,讓他可以繼續活下去。

人活著,如果心比天高,結果不過是命比紙薄罷了。人活著,如果可以做到不貪不求,不爭不怨,多半能夠長長久久,細水長流。

還未經歷過生死,就不會知道「活在當下」的珍貴。唯有經歷過生死,才會徹底明白,一天不知一天事,能多活一天,就等於多賺一天了。

三、讓人看透這萬事萬物的規律。

古人有詩云:「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這塵世間的一切人與物,都會輪迴更替。舊的一切逐漸消失了,新的一切會逐漸出現。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

生病,跟「新舊更替」有什麼關聯呢?最大的關聯就在於,生病會加速軀體的衰老和油盡燈枯。每個人都會在病痛當中,無奈離去。

就拿60歲過後的老人來說,他們動不動就生病,身體動不動就有問題,彷彿日薄西山一般。為什麼他們就不能健健康康,活到一百歲呢?

很遺憾地說,大自然的規律一直在起作用。就像一朵花,該旺盛的時候,它就會旺盛。該枯萎的時候,它就會枯萎。

所謂「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就是這個道理。在歲月、病痛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哪怕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也逃不過生老病死的規律。

四、敬畏自然,敬畏天地,敬畏生命。

在農業社會,農民需要靠天吃飯,所以他們會敬畏自然,不會破壞自然。隨著工業機器化生產模式的出現,人類覺得自己是大自然的主宰,就會破壞自然。

比如,在19世紀英國工業化大發展的時候,污染了水源、環境、空氣,造成了無數人生病、短命,最後在痛苦當中離去。

為什麼污染環境,就容易讓人生病?因為人們沒有順應自然去做事。可以這麼理解,敬畏自然,就是在保護自己的生命。

古人有一個觀點,天人合一。儒家的天人合一,跟順應天道有關。而道家的天人合一,跟修身養性,尊重自然規律有關。

無論是儒家的天人合一,還是道家的天人合一,都在強調,人要順應自然而活。比如說,端正自己的言行舉止,尊重環境的發展,不做違背天意的事兒。

敬畏自然,等於敬畏自己的生命。如此而已。

文章來源: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