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老人放話:「我老了不靠兒,自己攢錢去養老院」 4關鍵太殘酷「想去可不容易」...

  • 2024-02-23 16:14

伴隨著高齡人口急速加劇,有越來越多的老人家,除了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以外,剩下的時間,就是特別在意自己的養老問題,畢竟人老了,都希望未來能過上那種「老有所養」的生活。

好在現今養老機構如雨後春筍設立,讓很多老人為之欣喜,覺得養老院環境清幽、飯菜可口、又具備基礎設施等等,實在是晚年的不二選擇,同時又能避免麻煩兒女,於是有越來越多老人都在存錢準備,將來就去投靠養老院。

63歲的趙大爺育有一對兒女、早就成家立業,孫子輩們也有10多歲,但是趙大爺卻每天滿面愁容,甚至於看見以前的老友,只是簡單打個招呼就走了,這讓很多人都百思不解,以為趙大爺生了重病嗎?不然怎會神情如此低落呢?

原來上個月趙大爺過生日,兒女都回來給他祝壽,趙大爺就趁此機會,說起自己以後養老的事情,也不知道兒女說什麼,讓趙大爺不高興,直接一拍桌子說:「我老了不靠你,自己攢錢去養老院!」至此,原本一件喜事,最後竟鬧得兩代人不歡而散。

老人想攢錢去養老院,先考慮幾個實際問題:

一、老人是否能得到細心滿意的照顧?

養老院並非公益慈善機構,都是聘用制人員,因此素質也是參差不齊,我們不可否認,養老院有盡職盡責的職員,但畢竟是少部分人,而大部分職員是否能對待老人全心全意,我們就很難真正保證了。時不時傳出一些「養老院人員虐待老人」的事情,卻是屢見不鮮。

二、老人是否能找到「質優價廉」的養老院?

真正服務質量好、收費合理的養老院,其實少之又少,說白了,「普通老人」想要入住就很難,而作為大部分的老人,最後實在沒有更好的選擇,只能住進那些「髒亂差」的養老院,別說能舒心養老了,只要不受氣,估計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三、是否能承受「居家養老和養老院養老」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

養老院畢竟是一種「利益交換」的場所,老人們享受的一切服務,都是金錢為基礎。但居家養老是建立在親情關係,雖然兩者得到的結果都一樣,但性質卻截然不同。在養老院或許能享受到更好的服務,但是唯獨沒有親情方面的心理慰藉。

四、老人的身體和金錢是否「允許」?

想要去養老院養老,首先就需要足夠的金錢支撐,要是退休金可以完全滿足,那就是最好的,另外,老人的身體不說多健康,最起碼生活要能自理吧!要是連自理能力都沒有,那麼入住養老院後,其他人難免躲得遠遠的,老人就這麼一直孤獨下去。

人老了以後,最不該和兒女關係搞僵,血濃於水的關係,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可缺失,金錢在任何時候,可以滿足物質方面的需求,但是精神方面的需求,卻永遠滿足不了。所以說,不管因為什麼原因去養老院,一定要慎重選擇,凡事三思後行,不要覺得養老院就像是人間天堂,這是非常不理智的想法。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