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女兒莫要去上墳,小心娘家斷了門」什麼意思?「清明禁女上墳」合理嗎?

許多民間習俗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了不同時期的社會風貌、價值取向,其中,「女兒莫要去上墳,小心娘家斷了門」這一句俗語,便詮釋了過去社會普遍存在的「重男輕女」觀念,到底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看看!


Advertisements

因為整個社會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尤其強調「三綱五常」倫理秩序,其中「夫為妻綱」、「男尊女卑」的觀念深入人心。女性的角色通常局限於家庭之內,扮演賢妻良母的角色,而出嫁的女兒,則常常被比喻為「潑出去的水」,代表著她一旦離開娘家,就不再是原生家庭的一部分,歸屬於夫家,她的義務與責任、也隨之轉移至新的家族。


Advertisements

綜觀歷史,有不少反應這一觀念的典故,像是《詩經·衛風·氓》中,描繪了一位出嫁女子對娘家依戀又無奈的心情,展現當時社會對已婚女性回歸娘家的態度,另外,在《紅樓夢》中,賈迎春出嫁後生活困苦,儘管掛念家中親人,卻因世俗禮教束縛,無法隨意返回娘家。


清明祭祖歷來多由家族男性主事,這其中既有深厚的社會背景,也有封建倫理的烙印。例如《禮記·月令》中記載:「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於上帝,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是月也,安萌芽,毋殺孩蟲。」雖未直言清明祭祖,但仍能看出男性在農業祭祀中的主導地位。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