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以後「如果你一個朋友都沒有」!看看「弘一法師這5句話」:你瞬間就通了

  • 2024-05-22 12:32

我們的人生是有一定軌跡的,當一個人進入到社會當中,在不同階段會有相應的任務。

總體來說,如果想要很好的把握好自己的人生,那麼在不同人生階段最好就清楚自己當下應該做的事情。

對於很多中老年人而言,退休都是人生當中的一件大事

從生理層面來說,退休意味著他們的身體不再是壯年;從社會層面來說,退休意味著自己將會離開原本的工作單位,告別習慣的生活節奏;從心理上來說,很多人都會覺得退休就意味著自己「不再被需要」。

所以也有很多人會在退休的年紀遭遇到非常嚴重的心理疾病。

尤其是在退休之後,不再有工作時那麼頻繁的社交活動,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考驗。

面對這種困境,其實我們不妨看一看李叔同是怎麼告誡我們的。

其道兮亦不可測,友情逝去似浮云:友情難免有盡頭

李叔同,也被後人稱為弘一法師,是著名的書法家、教育家,在其膾炙人口的作品當中,揭示了很多人生哲理。

關於人生和交友,李叔同引用了《警世通言》里的話,意在指明一切人生當中的友情最終都有盡頭。

中國有句俗話叫「人生難得一知己」,雖然表達的是在交友的過程中應該選志趣相投的人建立親密的關係,

但其實我們也可以從中得知,好的朋友非但數量稀少,並且能夠陪伴我們的時間也是非常有限的。

在社會心理學研究當中,朋友一般作為同輩群體進入個體的社會化過程,能夠在個體形成社會性的過程中提供很大幫助。

但這一過程總歸是有限的,當個體的人生進入到退休階段,親情和家庭才是最親密的社會關係,此時友情可能會越來越淡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情感在深不在多

《送別》可以說是李叔同最著名的作品了,創作背景也是李叔同在和自己的好友許幻圓分別之後,感慨萬分才寫下的。

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非常強烈的憂傷,同時還有一絲豁達。

因為李叔同想要表達的也是這樣的情感:友情在深不在多,只要曾經真心相處過,那也不必時刻留戀。

牛津大學人類學家羅賓·鄧巴的研究認為,人類的智力所允許其維持的最大規模社交網路為148人。

在這100多人當中,真正親密的人可能也就只有幾個。

所以不要為了一時的呼朋喚友而高興,也不要因為退休之後朋友少了而感到難過。

人生結交在終結,莫為升沉中路分:關係背後是利益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從古至今,我們都十分清楚社會關係背後的動力並不純粹

更何況對於那些處於退休年紀的人來說,在工作時結交的大多數關係可能都是沖著自己的崗位而來的,

一旦自己不再能夠為對方提供一些物質和人情上的交換,那麼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再維繫這樣的關係了。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一往無前

進入和離開工作崗位只是我們人生當中的一段旅程,其確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證明我們存在的價值,但並不是全部。

既然已經到了退休的階段,那麼不如收拾行裝,重新出發,

離開工作崗位,我們的人生仍然有很多精彩在等待。

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口樂意莫生嗔:知足常樂

一個人在退休之後所面臨的一大問題可能就是在經濟收入上會不如之前,同時原本忙碌的生活會變得空閑,無法在原本熟悉的領域去大展拳腳。

這些情況其實是很正常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奮鬥。

大多數處於退休年齡段的人,其實還是有事情可以去做的:

如果覺得收入不足,那麼可以找些社會兼職,發揮餘熱;

如果覺得每天都很閒,那其實可以進入自己的子女和孫輩的生活,力所能及的幫助他們。

李叔同的很多想法都極具哲理,對於處在退休年齡段,為友情和人生而苦惱的很多人來說,不妨看看他的作品,勢必會有很多領悟。

(圖片來源:UCSF)

來源:toutiao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