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讀書人考中探花,為何比「中狀元」還開心?原來還有個「不成文規定」:讓人求之不得

在古龍先生所著的武俠作品《多情劍客無情劍》中,有著一句非常知名的話,「小李飛刀,例無虛發」,這裡的小李飛刀指的就是李尋歡,他另外還有一個名字「小李探花」,因為他出身於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從祖父一代就已經開始參加科舉,入朝為官,家中多有傑齣子弟考中進士。

只是到李尋歡家中長輩們考科舉,成績最好的也就是個探花,一直沒有得到一個狀元,本來寄希望於年紀最小,天資也最為聰穎的李尋歡,結果李尋歡也只是考了個探花,儘管博得了「一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的美名,但是卻讓李尋歡的好幾位長輩都因此而心中鬱郁不舒,竟至於染病而亡。

從這點來看,好像「探花」這個頭銜也不是很重要,但這隻對於李尋歡的家人來說是如此,對於古代更多的普通讀書人來說,若是能夠考中探花,那可是一件比考中了狀元更加開心的事情,因為這裡有著一個還有個不成文規定,通常情況下,探花往往是比狀元更加俊俏帥氣的男子,一旦被選為探花,那就意味著顏值上的被肯定,而且還有被公主看中的機會,這是為何呢?

其實在最初的時候,「探花」這個詞語的意思更多是看花、採花,而採花又有著尋求女子的意思,直到宋朝以後才將科舉考試中殿試一甲的第三名稱為探花,而之所以將第三名稱為探花,則是來自於唐朝時候的探花使。

唐朝是一個盛世繁華的年代,也是一個詩的年代,那一個年代的人們心中通常具有著極其濃厚的詩意,這在科舉進士之中體現得尤其明顯。唐朝時候有所謂「鹿鳴宴」,成功通過科舉考試成為新科進士的讀書人們,在得知成績以後會舉行盛大的宴會,大家在宴會上一起飲酒取樂,吟詩作賦。

在這場宴會上,新科進士們需要高唱《詩經·小雅》中的「鹿鳴」之詩,所以將其稱為鹿鳴宴,那是一場聚合了「美」的盛會,有文人、有酒、有詩,在這樣的盛會中,又怎麼能夠沒有花呢?於是新科進士們,就會從眾人中間選出兩位最為年少,也最為俊俏帥氣的二名進士,讓他們去花園中采折名花,並且戲稱這二人為「探花使」,又稱為「探花郎」。

這兩位探花使最初並不一定是要第三名,比如說在唐昭宗乾寧三年(896年)的探花使之一翁承贊便是第四名,不過因為他年少俊俏所以被選為了探花使,而到北宋晚年的時候,隨著科舉制度的日益完善,探花郎也就成為了專指第三名的專有名詞,不過以顏值選探花的舊例也在一定上沿襲了下來,所以能夠成為探花郎,基本上意味著是同榜進士中顏值最高的。

同時也正是因為探花郎顏值往往很高,所以也最是容易獲得公主青睞,只要是成為了探花,那麼成為當朝駙馬少奮鬥二十年的概率便大大增加了,所以對於普通讀書人來說,能夠成為探花郎那可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只有對自己顏值很自信,又對成為駙馬不感興趣的李尋歡一家,才會因為自己家人總是成探花而鬱鬱不樂。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