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狀元「試卷真跡」現世!字跡工整堪比印刷體 當代書法家: 自愧不如

  • 2020-03-13 09:30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在這樣的價值觀影響下,古代上到貴族下到平民,無一不希望自家能出個進士,如果高中狀元,那更是祖墳冒青煙的大喜事。以前的科舉考試除了考寫作功底,還很看重考生書法水平,因此,狀元們的字通常寫得很不錯,比如今天這一位。

科舉制度萌芽於南北朝時期,成型於唐朝,一直到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千百年的科舉從歷史上落幕了,中國最後一位狀元考卷真跡曝光後,他的字跡讓現代人汗顏,與書法家不相上下。

中國最後一位狀元名叫劉春霖,於1872年出生在一個世代為農的家庭,由於家境貧寒,父母無力照顧年幼的劉春霖,因此劉春霖6歲時被送回了老家,託付給哥嫂,後來劉春霖進私塾讀書,表現十分突出。

父親不願兒子被埋沒,劉春霖因此到了保定蓮池書院讀書,劉春霖對學習從不鬆懈,學習的非常快,也很受院長賞識,1904年,清末已是內憂外患,慈禧太后的七十大壽又正臨近,於是清朝廷照例舉辦了殿試,慈禧太后想從科舉中得到一些吉兆。

主考大臣不敢馬虎,經過認真挑選,把入選的試卷按名次排列,呈請慈禧太后「欽定」,慈禧太后保持自己的體面,慢悠悠的翻開了被主考官列為頭名的試卷,慈禧太后見奪魁的舉子的字跡流利清秀,文詞暢順華麗,心情大好。

可當慈禧太后看到考生的名字叫「朱汝珍」時,透過「珍」字,她想到了珍妃,心情由喜轉怒,而且朱汝珍又是廣東人,慈禧太后又想起了太平天國洪秀全等人皆來自廣東,所以朱汝珍最終被淘汰了。

第二份試卷就是劉春霖的,「春霖」兩字讓慈禧太后覺得有吉兆之意,所以劉春霖就成為了狀元,不過此時清朝已是風雨中飄零的浮木,後沒到十年就滅亡了。

不過袁世凱想要「登基為帝」,因此拉攏清朝遺老壯大聲勢,1914年,袁世凱委任劉春霖為總統內史,但袁世凱沒有成功復辟帝制,後來劉春霖辭去了公職賦閑在家。

抗日時期,日本人也想要拉攏劉春霖,但被劉春霖嚴詞拒絕了,結果日偽竟將劉春霖歷年收藏的各類書籍1萬餘冊等都搬空了,晚年時期,劉春霖為了生活,於是以寫字賣文籌資。

劉春霖的書法影響頗廣,並且他有狀元科名,也不愁沒人找他寫字,1944年,72歲的劉春霖因心臟病突發去世了。

其實古人在寫字十分注重字的整齊美觀,因此有了方塊字,但要寫好一個字要花費許多的時間,後來為了解決普遍的「文盲」情況,進行了文字改革,近代書法家其實跟以前的書法家還是有些不同的。

你怎麼看呢?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