粿條「2外觀早壞」千萬別吃!醫師示警「兩食物重複加熱」很致命 打破「老一輩冷藏保存迷思」
「寶林茶室」食安風波延燒至今,繼昨(28)日在首例死者身上驗出「米酵菌酸」,這也是台灣首度驗出,引起全台民眾高度關注,對此衛福部也緊急在昨晚召開記者會,針對米酵菌酸做出解釋。如今也有資深主廚特別傳授「粿條若出現兩種變化」,這時候裡面已經一堆細菌…;並加碼示警兩食物重複加熱恐出問題!
圖片來源:聯合報
據《TVBS新聞網》報導,寶林茶室案例目前已釀成2死、5重症,已累積18例通報,這些人主要食用到粿條和河粉。其中資深主廚張永民表示,河粉又叫做澱粉條,粿仔條一般是客家粄條,主要是用在來米粉製作,通常都是長方形、大片狀,口感吃起來Q的,不過即便是冷藏存放超過三天也會硬掉,因此建議最好第一時間內食用完畢。
示意圖來源:東森新聞
他進一步揭露,就算粿條放超過三天沒硬掉,但也早已壞掉了,可以發現它「會變得黃黃的,摸起來也會滑滑的,這時候裡面已經一堆細菌」,所以當他在電視上看到寶林茶室已經把粿條炒到快變黑色,其實不太算正常。
圖片來源:TVBS新聞網
而據《CTWANT》報導,衛福部昨日初步判斷是「米酵菌酸」惹禍,據了解只要攝入約1.5毫克就能致命,毒性可謂是相當猛烈,對此衛福部資訊處處長、前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也特別在臉書示警,據了解米酵菌酸的潛伏期範圍為0.3–16小時,高達30%至100%會在短時間內導致迅速死亡,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式,僅能利用器官支持期待自我康復,是目前唯一可行。
圖片來源:聯合報
他也加碼示警兩食物要小心,建議短期內對於「重複加熱的米、麵主食」應該都要小心避免,因為當食材受到米酵菌酸污染,不論從外觀、味道及口感上均無異狀,很難像一般腐壞食物容易被察覺,因此最重要的是如何預防。
示意圖來源:TVBS新聞網
而林哲民醫師也在粉專針對民眾保存食物的常見過時觀念做出糾正,食物要放到常溫才能放到冰箱,不然容易壞,他解釋,以前是因為冰箱的降溫能力不加,因此才會有此說法,如今現在的冰箱都有快速降溫功能,因此建議「食物在50-60 ℃以上的時候就放進冰箱」,避免細菌增生跟產生更多的毒素。
貼文來源:李建璋臉書
貼文來源:林哲民醫師臉書
大家記得告訴長輩正確保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