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一家人!農村新人結婚「女婿一見岳母就喊媽」 曝早已認識20年「揭開背後動人故事」感動全場

70年代,農村一對新人正準備結婚,就在大家紛紛上前祝賀的同時,新郎一看到岳母,突然對岳母表示:「媽!這聲媽我已經喊了二十多年了,往後還會繼續喊下去!」引眾人不解,為何二十多歲的新郎會這麼說呢?這一聲呼喊引出了一段動人的故事。

七零年代,農村婚姻場面
1970年春,大陸一戶農村人家,屋內外貼滿了大紅的喜字。
在「劈啪~劈啪~」的鞭炮聲中,一對年輕的新人在雙方父母、一眾鄉親們的見證之下,正在屋內,舉行著簡單而又莊重的婚禮。
婚禮進行到了雙方改口的環節,在雙方父母的鼓勵之下,新娘有些羞澀地對著男方父母輕喊了聲「爹、娘」。

Advertisements

而隨後新郎的改口,則顯得大方、自然得多,在他喊完爹、娘之後,新郎有些激動地抹了把淚,他對岳母說道:「娘,這聲娘,俺已經喊了二十多年。」
聽到女婿這樣說,端坐在前面的岳母不禁淚眼婆娑起來,而一旁的親家母也是感慨萬千,她輕拉著對方的手,一面安慰著對方,一面不停地說著「嫂子,那些年真是苦了你了,好在現在終究咱們又是一家人了。」

收養嬰孩

Advertisements

1943年,日軍進行了大規模的掃蕩,敵軍的不斷襲擾,使得根據地的環境日趨惡化。

在部隊隨後的不斷轉移、戰鬥過程之中,群眾們始終提供著必要、巨大的支持。

11月中旬的一天夜晚,婦救會會長尹德美因為操勞過度,早產誕下了一名男嬰。

寒冬時節,加上身體孱弱,這個早產的嬰孩兒,只在母親的懷中呆了不到一個晚上,天亮時便在尹德美的痛哭聲中,匆匆地離開了人世。

喪子的打擊,讓產後虛弱的尹德美一連躺在床上六天,終日以淚洗面,任憑丈夫如何勸也勸不住。

到了第七天,隔壁的孫大娘敲開了尹德美的家門,她的身後跟著兩名憂心忡忡的軍人,女軍人的懷裡還抱著一個襁褓。

孫大娘指著身後的這兩人說道:「德美呀,這是通訊大隊長黃志才和電台台長劉凱夫婦,他們懷裡的孩子剛出生半個月。如今部隊每天都在轉移、作戰,實在是帶不了孩子。這孩子太小,村裡面能照顧小孩的人家,就只有你了。 」

Advertisements

面對突如其來的重託,尹德美頓時猶豫了,對於讓自己照顧軍人的後代,尹德美倒不怕辛苦,她怕的是,自己才十八歲,沒有絲毫照顧孩子的經驗。如今,兵荒馬亂之際,敵人的掃蕩橫行、肆虐,萬一自己沒能照顧好這個孩子,自己以後該如何面對眾人的目光,而一旦有失,自己更將一生難以原諒自己。

日軍掃蕩

Advertisements

同是鄉親,尹德美在猶豫什麼,孫大娘自然都猜了出來,她拉著尹德美說道:你年輕能幹,當家的也是個實在人,以後有什麼困難,我們大家一起幫忙,你看看,這孩子多好!」尹德美順著她的目光看去,襁褓之中,那個孩子生的濃眉大眼,讓人覺得煞是疼惜。

也許是剛剛喪子,身體中涌動著的,那種不可抑制的母愛;也許是對抗日事業,那種義無反顧的無限忠誠,尹德美最終將孩子輕輕地抱了過來。

陡然入懷,孩子的天性使得他開始在尹德美的懷中,熱烈地搜索著,「我的好嫂子……」一直怕尹德美拒絕的劉凱夫婦,心裡懸著的石頭最終落了地。劉凱更是淚流滿面地撲在了尹德美的肩頭,她嗚咽地說道:「從今往後,我們就是異母姐妹了,孩子是我的,也是你的。」

尹德美擦去她眼角的淚痕:「你們放心, 有我就有孩子! 你們給孩子留個名, 日後好來找。」

Advertisements

黃志才想了想說: 「 眼下快要勝利了, 就叫他「迎勝」吧。」

離別之際,劉凱回過身,從尹德美手中再次接過了「迎勝」,她是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第一次得知自己孩子的姓名,竟然會是與孩子即將分別之時「迎勝! 迎勝! 」劉凱俯下身子, 輕輕地喚著、親著兒子, 熱淚一滴滴,緩緩地落在兒子那嬌嫩的小臉上……

那一天,黃志才夫婦像無數志士一樣,為了理想告別骨肉至親,向著最後的勝利奔去。

而站在他們身後的尹德美,在揮手作別的同時,也在心中暗下決心:「我們等著你們歸來,一定給你們帶好迎勝。」

母子情深

Advertisements

除了戰爭,連年的水旱天災,使得根據地的民眾生活,苦難非常。

尹德美一家生活貧寒,平日全靠著地瓜秧、豆腐渣、高梁糊糊艱難度日。

為了不讓孩子受委屈,尹德美一家吃糠咽菜,家中所剩無幾的小米、鄉親們兌出的白麵、細糧,全都留給了小迎勝。

尹德美和丈夫仔細地照顧著小迎勝,迎勝雖然不是他們的親生兒子,一家人卻待之勝似親骨肉。

不過,即便小兩口千仔細萬小心,在小迎勝八個月大的時候,還是突發了一個意外,將尹德美嚇得魂不守舍。

小迎勝長到八個月的時候,身體出疹子,高燒不退,高燒引起的驚厥,讓尹德美夫婦心急如焚,因為沒有錢去城裡看病,小迎勝雖然輾轉於附近的診所之中,卻始終不見好轉。

Advertisements

那幾天,尹德美始終抱著孩子,沒黑夜沒白天地守著小迎勝,哭得眼睛紅腫,不停地哀嘆著:「迎勝要是走了,我也不活了。」

正當夫妻倆一籌莫展之時,一個消息,讓幾日沒吃飯的尹德美一骨碌爬起了身,她要為兒子,爭取最後一個機會:部隊轉移到離村不到30里的大店鎮了,而那裡有醫生。

當天晚上,尹德美找來了兩人幫忙,用睡籃抬著小迎勝,跨過湍急的筵賓河水,向著醫院的方向趕去。

到了醫院之後,小迎勝的情況很不樂觀,兩眼緊閉,面色焦黃,連脖子都變硬了,聞訊趕來醫院的劉凱,看著兒子的情形,不禁失聲痛哭。

尹德美看著劉凱,傷心、愧疚地說:「我食言了,老妹,我對不起你們,有負你們的重託呀!」


劉凱雖然心如刀絞,但也是明事理的人,她拉著尹德美的手,不停地抹著淚:「嫂子,不能怪你呀,你幫助我們這幾個月,我們已經感激不盡,是孩子沒福呀!別忙了,這孩子恐怕……」

「孩子只要有一口氣,咱們就絕不能放棄,一定要救。」尹德美倔強地說道。

在隨後的七天七夜當中,尹德美寸步不離地守在小迎勝的床邊,在母親的聲聲呼喚中,小迎勝的病情竟然開始漸漸好轉了。

「媽!」第八天的早晨,給小迎勝擦拭臉龐的尹德美,突然清楚地聽到了小迎勝的呼喚,這一聲呼喊,讓尹德美渾身不禁顫抖起來。

「兒呀!媽還以為你再也不理我了。」尹德美再也忍不住,抱著小迎勝嚎啕大哭起來。隨後,小迎勝在醫院住了40多天,最終康復,與母親一起回到村裡。

然而,就在尹德美全身心放鬆之後,這個在醫院鐵打的人,最終卻在家中,突然病倒了,大病了半個多月才最終歇過了勁兒來……

1945年,當年冬天,黃志才和劉凱夫婦的部隊,接到立即隨軍奔赴東北戰場的命令。

黃志才夫婦給尹德美家寄了封信,裡面只有一句話::「臨行前,想見小迎勝一面。」

收到信的當天,尹德美和丈夫抱著孩子,連夜翻山越嶺,趕到了部隊駐地——筵賓夏家橋村。

一年多未見,黃志才、劉凱抱著孩子,左看看,右看看,看到孩子被照顧得如此無微不至,夫婦倆感動得熱淚盈眶。劉凱拉著尹德美的手,感慨道:「嫂子,我們這一去,不知道回的回不來,孩子能有你這樣的好媽媽,我們也就沒什麼牽掛了。我們如果今後犧牲了,這孩子就交給你們了,希望能把他撫養成人……」

尹德美抱著孩子,對黃志才、劉凱保證道:「放心吧,俺一定把迎勝撫養成人,等祖國解放了,俺親手把孩子交到你們手中。」

1947年夏,當時,尹德美的丈夫——王汝秀帶著人去前線支援去了,家裡只剩下懷有七個月身孕的尹德美和不滿四歲的小迎勝。

尹德美和小迎勝

為了避免小迎勝落入敵手,尹德美拖著笨拙的身體,背著小迎勝一起,鑽山溝,住山洞,躲炸彈。

有一次,敵人圍山,圍了三天三夜,小迎勝被餓得哇哇大哭,尹德美白天拉著迎勝,躲在洞裡,晚上爬出洞口,在山上給孩子摘野棗、挖野菜,給孩子充饑。

大人能夠強忍飢餓,但孩子卻無法承受忍飢挨餓的滋味,在第四天,小迎勝的肚子咕嚕嚕地直響,他對母親說:「媽,我快餓扁了。」

尹德美一聽,眼淚頓時流下來了。當天晚上,尹德美背著小迎勝,冒險爬到山下,敲開了看山人的門,然後討了一塊煎餅,看著迎勝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

多少年後,迎勝一提到當年媽拼命給他討煎餅,依然非常自責:那一口煎餅,是我媽,用她的命冒險救了我的命。」

我要我媽

1949年,一封來自東北戰場的信,寄到了尹德美的家中,這是來自於黃志才、劉凱夫婦的信函。

黃志才、劉凱夫婦在信的開頭,有些忐忑地問道:「山東是重點進攻的地方,迎勝是否還活著?」

尹德美收到信後,立即託人代寫了回信:「迎勝很好,請安心工作,多打勝仗,不必掛念。」

這封信,尹德美讓人代寫了三遍,戰爭快要結束了,以後,迎勝就能夠回到親生父母身邊了。尹德美感到興奮的同時,也有些莫名的失落,她不得不承認,自己有點兒捨不得孩子了。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