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嬪妃為何都要穿「花盆底鞋」,跟高又重穿著不怕跌倒嗎?專家揭秘:為了方便皇帝

!!注意!!
此文章未上線!更新前請確認文章狀態!


當年清朝入關,滿族女子們看到漢族女子的小腳以及走路的姿態,竟然也產生了喜愛之情,所以紛紛效仿她們裹小腳,但滿族男子並不是很喜歡,比如皇太極、順治、康熙統統下令禁止婦女「束髮裹足」,甚至表示誰敢纏足,流放3000裡外。於是「花盆底鞋」應運而生,這種鞋子鞋底很高,完全可以遮住女子的腳,就達到了不需要裹腳也有「小腳」的效果,此乃花盆底的第1個用途。


第2個用途,傳說滿族的先民們當年打仗遇到了一片泥塘,不知如何渡過,有一個人提議大家在鞋子上綁上高高的樹杈子,學白鶴的樣子踩過去,最後他們順利渡過泥塘取得成功,為了紀念這次勝利,「花盆底鞋」便產生了。但我認為這樣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

Advertisements


第3個用途,為了方便皇帝,其實很好理解,大家都知道,皇帝素來有「後宮佳麗三千人」的說法,即使沒有3000人那麼誇張,幾十、幾百個還是有的,皇帝也不會記住所有人的名字,此時「花盆底鞋」就發揮了用處。



Advertisements

隨著時代的發展,清朝女子的「花盆底鞋」愈發精美,上面會有各種刺繡、雕刻、串珠,甚至還在鞋尖上掛著小穗子,加上這種鞋通常是貴族中青年女子才穿(老年多穿平底鞋),所以到了後期妃子們穿的鞋子是根據她們的地位來規定的。皇帝要是忘了眼前女子的身份和地位,只要看一眼那雙鞋,就能快速反應過來了。



其實關於「花盆底鞋」的起源還有好幾種,但皆為民間傳說,具體已不可考究,聰明的讀者朋友們,你們覺得它還有什麼用途呢?

參考資料:《漢族婦女纏足起因新解》《清史稿》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