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把中元節當成「好兄弟節」來過了!「背後的真正意義」很多人不知道(看完感觸很深)

!!注意!!
此文章未上線!更新前請確認文章狀態!

很多人對中國傳統的節日認知錯誤。

現在很多人一提到中元節,基本都是直接稱之為好兄弟的節日,而把七月十五稱之為好兄弟的節日其實是很晚的事情。

三元之說,也就是上元、中元、下元之說來自於道教,上元節也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中元節就是七月十五,而下元節是十月十五。

七月十四/十五日祭祖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均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祖大節。2010年5月,文化部將香港特區申報的「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入選,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民間世俗裡,「七月半」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不忘根本。在佛教里,七月又稱「歡喜月」、「佛歡喜日」、「吉祥月」,「報恩月」。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道教強調孝道;佛教則著重於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後期的「七月半」習俗,可以說是世俗、道教與佛教的融合。

Advertisements

七月半最早的文化含義,其實就是祭祀祖先

現在我們一般是談到好兄弟就聞之色變,其實,我們現在所說的好兄弟,以及遠遠偏離了他的本意,

在古人眼中,魂只是生命的回歸,回歸併不等於終結,而是回到未有生命之前的狀態,是重新回歸自然。也就是看開了生命,而不再執著於生命。

我們現在所說的祂們,基本上就是孔老夫子所說的怪力亂神之類了。

祂們,最早的含義就是逝去的祖先,由此也逐步衍生出了孝道。

東方有著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傳統,「好兄弟」在中國文化中也意味著逝者以另一種形式存在並影響著我們。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論語·八佾》)


對於好兄弟,孔老夫子,語焉不詳,不說有,也不說沒有,以至於後人們在這個問題爭論了兩千多年。

其實,後來出現的問題,可以說明孔老夫子的擔心,就是神道設教,通過祂們之事來實施教化,教人向善,利用大家對祂們的畏懼實現賞賢罰暴,來實現天下的安定。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