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中年!惜命最好的方式「其實不是養生」 在群體中「當個不合群的人」竟是關鍵

過了中年,想要餘生幸福安穩,就要學會養生了,可是,如何養生才對呢?清朝時的醫藥學家、長壽老人李清雲說:「如燭有長短,使其刻畫相同,則久暫瞭然。若置長燭於風中,則其燼也自速。護短燭於籠內,則其滅也必遲。養生之道,亦如是也。」

示意圖非當事人/圖片來源:IStock

Advertisements


人這一生,如點燃的蠟燭,放在風口,燃燒就更快,放在籠子裡,燃燒就慢一些。看明白了,就能悟出一個道理——盲目跟風,被別人推到風口浪尖,不是好事;愛惜生命,就要學會獨處,真正的獨處,不一定是在山裡隱居,還可以在人來人往的城市裡,堅持活成自己。


學會不合群吧!別活成了別人的影子,別接納了別人的底層的群體習慣,捲入底層人的紛爭。

圖片來源:今日頭條

Advertisements


群體大了,難免有算計你的小人。

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一個群體裡,人多了,那麼小人、好人、爛人、智者等都有,最可怕的是,有的小人,帶著好人的面具,和你長期相處,等你揭露他的真實面目後,他已經傷害到你了。


三國時的嵇康,娶了曹操家的姑娘為妻,加上自己才高八斗,成為了熱門的人物,是竹林七賢中的精神領袖,他和呂安是好友,兩個人一起隱居,一起打鐵,才子向秀,拿著自己註解的《莊子》,慕名而來。嵇康稱讚:「你比莊子,更勝一籌啊!」還有官二代鍾會,兩次來拜訪嵇康,並且在門口站了很久,表示自己的誠意。嵇康對他沒有什麼好印象,因此愛搭不理,鍾會生氣了,拂袖而去。

圖片來源:希望之聲

Advertisements


還有山濤,一個有才華的官員,嵇康討厭官員,因此寫下絕交書,送給山濤。在嵇康的身邊,有官員、文友、村民、學生、琴友等,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圈子,有一天,呂安告訴他:「妻子徐氏被哥哥呂巽侮辱,羞愧之中自盡......」嵇康和呂巽也有一定的交情,因此主動承擔了「調解員」的角色,呂巽不僅不知悔改,還不顧親情,陷害呂安不孝;鍾會見狀,火上澆油,讓大權在握的司馬昭,拉著嵇康墊背,很快便有了「廣陵絕響」的悲壯結局。


我們總以為,人多力量大,殊不知「小人」混入了群體——一粒老鼠屎,毀掉一鍋粥。看看沙漠裡的黃沙,雖然千千萬萬,但終究是一盤散沙,起風了,各自飛揚,類似的情況,當下也有,比方說,同學聚會,幾十個人湊在一起,有人吹牛、有人炫耀、有人敘舊,還有同學找到初戀、破壞家庭,一次不同尋常的聚會,可以讓人一蹶不振。人多的群體,是不可控的。

Advertisements

圖片來源:今日頭條


群體多了,你只會疲於應付。

有的人,不在一個巨大的群體裡,但是因為工作和生活等緣故,在很多的小群體裡,看看詩人李白,他在京城時,和杜甫、高適、賀知章等,組成了文人圈;在桃花潭,和汪倫組成了粉絲群體;在永王的王府裡,有一個工作群體;在皇宮裡,他和楊國忠、楊貴妃、唐玄宗,搭建了一個臨時的喝酒群體......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安史之亂過後,永王開始叛亂。高適帶著大軍,來扼殺永王,李白因在永王手下工作過,被打入大牢,情急之下,他寫信向高適求救,但是消息「石沉大海」,信中說:「高公鎮淮海,談笑卻妖氛。采爾幕中畫,戡難光殊勛。我無燕霜感,玉石俱燒焚。但灑一行淚,臨歧竟何雲。」,當你我羨慕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時候,是否也會想一想,他在喝酒趕場子的時候,是不是也有很多的煩惱。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