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出貴子!窮小子「跟媽媽借13萬創業」保證還款  21年後「換來千億身價」豪捐43億報恩

「如果賠了,我把錢還你;如果賺了,我百倍奉還。」這是一位寒門出身的年輕人向母親立下的誓言,之後的他拿著母親借他的十多萬元,開立公司創業,日後不但沒有食言,甚至換來了千億身價,在成功之後,他第一時間便是將錢還給當初一直支持他的母親以及母校!

2018年,中公教育上市,李永新從前輩手上,接過了教育界首富的大旗。

Advertisements

三年後,名利雙收的李永新,豪擲1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43億),捐獻給自己的母校——北大。

在捐獻現場,李永新豪氣萬丈,甚至許下諾言,以後還要捐贈10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430多億)給母校。但隨著一紙令下,教育股在過去的一年裡以慘淡的結局收場。

那100億人民幣或許成為了空話,但是李永新的創業史,是「寒門出貴子」的最佳典範。

李永新是東北人,在那個時代,他的父母都是職員,每月的薪資只有100多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300多元),養活一家三口不成問題。

Advertisements

問題是,李永新的上頭還有三個姐姐,一家六口人,光靠工資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另一方面,李父還愛折騰,在80年代就尋找機會創業,1983年借了一萬塊人民幣(約新台幣4萬3千多元)創業,最後全部都虧掉了,後來是李永新和母親還了這筆錢。

或許在李父的骨子裡,有著創業的基因,但從李家當時的生活狀況來看,身為家中的頂樑柱,他必須去找一條生財之道,因為小兒子李永新讀書要花錢。

李永新從小的成績就拔尖,在李父的折騰下,生活雖艱,但親戚朋友的接濟,李永新還是上完了中學。

據說,在李永新填高考志願時,李家父母就想過讓李永新考軍校,因為不用學費。李永新反對,他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非北大不上。

成績出來後,李永新如願上了北大,加上小鎮出來一個北大學子不容易,李家父母就沒再反對。

Advertisements

但對於李永新來說,他在北京四年,要面臨著生存難題:如何讓自己在求學的四年中活下來!

當時李永新的同學伙食標準是一個月250塊人民幣(約新台幣1000多元),李永新的生活費只有100塊(約新台幣4300多元),拋去其他花銷,也只有80塊人民幣(約新台幣340多元)來填飽肚子。

Advertisements

為了省錢,李永新選擇喝餐廳提供免費的粥,整整喝了四年。所以李永新在功成名就後,給自己的母校捐獻10億人民幣是有道理的,是有根源的,若是北大沒有提供免費的粥,不知道有多少寒門貴子不能完成學業。

李永新在畢業之時,面臨著一個兩難的選擇,是考研究所還是就業?這是一個終極難題。

Advertisements

同科系的研究所人選有兩個,但是名額只有一個,在李永新與另外一個同學之間。有競爭就會有挑戰,那位同學天天來到李永新的宿舍打轉,心情與狀態都不是很好,李永新為了讓對方有個較好的狀態,放棄了這個資格。

沒有誰都會像王傳福一樣,在兄嫂的一路陪伴下,讀到碩士畢業。出身於寒門,李永新就算選擇保研,他的家人就要再守貧寒多三年,不如早早出來工作,幫助家裡。

這也是寒門貴子的無奈,沒有堅實的後盾,誰也不敢衝鋒向前。

從這之後,李永新穿梭在各大求職市場上,有時候還會被大汽車拉著同學們去某個企業應聘,那會兒李永新收到了不少公司的邀約,薪資最高是60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萬6)左右,這在當時算是一個高薪職位。

但李永新也收到了不少拒絕信。這讓李永新反思:「打工,真的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嗎?」

Advertisements

或許李永新在畢業之際,想起了父親的那股拚勁,放棄考研究所,放棄就業,他還有一條路可走:創業。

創業需要契機。李永新在1999年畢業,那一年教育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擴招33.7萬人,那一年的招生總人數達到了153萬人。

Advertisements

擴招意味著日後需要更多的就業崗位。李永新從中看到了市場前景,跟幾個同學商量之後,決定創業,並且還拉攏了3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130萬)的創業資金。

創業並不是一帆風順,李永新此舉還是引起了不小轟動,歸咎於有人想要把他們塑造成「畢業即創業」的典範,《東風時空》節目的相關人員前來採訪,並且分為上下集播出。

兩個月後,這支創業團隊面臨著分崩離析。李永新是第一次創業,計劃書寫得好好的,實際的發展完全不能按照計劃走,漏洞百出的計劃書,層出不窮的突發情況,導致李永新在會上與投資者起了衝突,投資方一怒之下撤資而去。

投資方走了,業還得繼續創下去。李永新帶著團隊搬出了北大,在外租了一間不到2坪的辦公室,開始晚上睡地板、白天當老闆的生活。

在這之後,李永新把心思放在了學科培訓教育上,曾打造了一支「北大冠軍豪華戰隊」,在全國各地的中學進行演講,每次入場費1萬人民幣(約新台幣4萬3),前後舉辦了幾十場。

但是這方面的收益,要用來支撐整個團隊,以及新開闢的培訓班。長此以往,資金很快就消耗殆盡,李永新再一次折戟。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