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過15代的「貝聿銘」家族:以產遺子孫,不如以德遺子孫!

!!注意!!
此文章未上線!更新前請確認文章狀態!

還要不止15代了。


貝聿銘的母親,是清朝最後一任國子監祭酒的女兒莊氏,

擅吹笛子,虔心向佛,可惜在1930年,患癌去世。

此後,貝聿銘的父親貝祖貽又娶了「江南名媛」蔣士雲,

Advertisements

是為貝聿銘的繼母。

蔣士雲是當年曾在北洋政府任外交官的蔣履福之女,

她從小天生麗質,聰穎好學,

10歲時被家人送往上海讀書,

12歲隨父親赴北京,在英國人辦的學堂裡學習英語。

16歲時,作為駐外使節的千金小姐,

蔣士雲又隨父母遠下歐洲,並在法國巴黎留學一年,

在熟讀英語的基礎上又初通了法文。


貝聿銘的繼母「蔣四小姐」

Advertisements

而貝聿銘自己,娶的也是大家閨秀陸書華。

陸書華的父親是麻省畢業的工程師,

她在上海中學畢業後,往美國讀本科,

以此機緣與貝聿銘相識。


貝聿銘與陸書華結婚

Advertisements

後來,蘇州貝氏家族因為出了貝聿銘,

讓整個家族的名望達到了新的高度。


1964年12月13日,貝聿銘和賈桂琳·甘乃迺出席新聞發布會,宣布甘乃迺圖書館修建基金已達到1000萬美元


Advertisements

1984年,貝聿銘(右二)成為法蘭西藝術學院外籍院士

貝聿銘的九姑貝娟林嫁給了同為顏料大亨的吳同文。

當時貝娟林的嫁妝是一塊位於上海的土地,

Advertisements

吳同文在這塊地上請人建造了一座豪宅,

也就是後來被稱為「遠東第一豪宅」的「綠房子」。


貝聿銘在盧浮宮建築模型前

Advertisements


美國國家藝術館、甘乃迺圖書館、

香港中銀大廈、法國盧浮宮金字塔,

直到家鄉的蘇州博物館,

建築大師貝聿銘的作品每一件都是經典之作。

很多人認為,

這位昔日的中國小生之所以能夠成長為世界大師,

與其顯赫的家族文化是分不開的,

譬如他的叔祖貝壽同就是中國第一個到西方學建築的學生,

且設計了不少大作,例如道前街蘇州監獄。

貝家的老宅就在蘇州獅子林,

那裡曾是貝聿銘小時候與族親玩耍的舊地,

那裡深厚的歷史文化,

給了他幾多天才的設計養分。

「創意是人類的巧手和自然的共同結晶,這是我從蘇州園林中學到的。」

後來功成名就的貝聿銘如是說。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別有洞天的故事,

都曾經為貝聿銘設計山洞和過橋帶來靈感。

貝聿銘的「桃花源」式設計

Advertisements


貝聿銘這樣談自己的建築理念,

「最重要的是如何解決建築物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協調,

其次是如何將現代與傳統相融合。

雖然這一建築建於現代,

但我有責任尊重千百年發展而來的傳統。

而事實上,這兩者也是相關的。」

同時,作為一個商業世家的後代,

貝聿銘也一直想理解父親貝祖貽的一句話:

優秀建築的精髓不僅在於構思偉大的建築物,

而且要使他們與金融和經濟要素有效地聯繫在一起。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