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不是人生必選項!女人長期「不接觸異性」身上的三個特徵會越來越明顯 掩飾不了


但如果一味過度關心或是依賴異性的朋友,那麼感情的重心遲早要跑偏。


劇中的兩對夫妻就總是看不清和朋友之間應有的界限,一再模糊和別人伴侶的交往界限。


吳敏在生活中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都會找別人老公去解決。


Advertisements

水管漏水自己不會修找孫磊;


搬家被搬家公司的人敲詐不報警只找孫磊;


半夜被鄰居投訴,找不到物業也找孫磊;


甚至大半夜離家出走,地址不發給自己的老公,卻發給了孫磊;


……


就連最後決定離婚,也一定要約孫磊當面聊聊。


不考慮時間早晚,只要一出現什麼事就找孫磊。


以至於陳珊控訴丈夫孫磊:

「她什麼都找你,你們什麼關係?」




Advertisements



更是氣憤地告訴吳敏:

「不管你怎麼想的,不管你怎麼打算,別人的東西不能碰。


你有什麼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和孫磊當面說!」


而這一切,孫磊給出了固定的標準回答:「我們只是普通朋友。」


已經讓伴侶感覺到嚴重的不舒服的關係,就是邊界不清晰。


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提出過「交際距離理論」,旨明人與人之間都有固定的交往距離。


分為親密距離、個人距離、社交距離和公共距離。


而親密關係的距離是15—45厘米為宜,這個距離是只有非常親近的人才能進入的社交距離。


如果一旦不符合這種關係的人打破這樣的社交界限,就容易出現不適感。


所以異性之間如果只是普通朋友就應該保持普通朋友的界限。


走得太近,關心過度,依賴過度,是一種沒有分寸的表現。

Advertisements


保持好和異性之間的距離,才真正能保全友誼也讓婚姻美滿幸福。


不好意思拒絕異性朋友

是毀掉婚姻關係的慢性毒藥


生活中,總有這樣自以為是的「老好人」,以為「吃虧是福」,沒有底線地照顧和幫助身邊的人。


尤其是對異性而言,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


在別人看來他是溫暖的熱心腸,而對伴侶而言,這樣不分對象,不分事情地幫助別人往往會「毀」掉兩人的親密關係。


杜月笙曾說:

「人生要吃好三碗面:體面、場面、情面。」


對於這種老好人而言,面子格外重要。


因此對於異性的請求往往不好意思拒絕,甚至會享受對方對自己的需要,以證明自己的價值感。


然而,時間長了,和異性因為這樣的你來我往,關係漸漸親近,自己的婚姻就容易攪得一團亂麻。


劇中的孫磊就是這樣一種「中央空調」的性格。

Advertisements


別人的妻子吳敏時間忙不過來,一個電話他就負責接送別人家的孩子;


吳敏想要開託管班,出了問題,一個電話即使自己正在上班也會早退去管別人家的事;


吳敏身體不舒服,叫他來幫忙,他自己工作差點因事故丟了,自己的老婆幫他去談判,他還在給別人的老婆熬紅糖水;


……


以至於吳敏丈夫直言:「管好你自己家的事!」


Advertisements

心理學中有一個「登門檻效應」,也被大家稱之為「得寸進尺效應」。


一旦一個小要求被滿足,那麼為了避免前後形象的不一致,再提更大一些,更逾矩一些的要求也很容易被滿足。


於是,就從幫點小忙,到最後事事都幫忙隨叫隨到。


時間長了,互相的生活相融,和異性之間走得就越來越親密了,甚至會超過和伴侶之間的親昵。


這就像是一場婚姻的凌遲,一點一點毀掉了本應幸福的婚姻。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中說:

「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


不懂得拒絕異性的不恰當的要求,不分事情地幫助異性,就是對自己伴侶的不負責。


分清主次,把自己的事放在第一位。


對於別人的請求,學會選擇性地拒絕,才能守護住婚姻,堅定地走下去。



周國平曾說:

「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人際交往,要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


婚姻,從來就是私密的,是兩個人之間的事。


拿捏不住分寸感,對異性抱怨伴侶,過度關心和依賴異性,不懂得拒絕異性都會讓我們的婚姻漸漸「失控」。


有界限地和異性相處,是對婚姻和伴侶的尊重;


沒底線地和異性交往,是對家庭和伴侶的辜負。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