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佳養老勝地!66歲嬤喪偶「跨4千公里找回自我」 履行約定「帶夫遺物走遍各地」爽度退休生活

泰國普吉島遊客



在泰國生活的90後小飛也是一名部落客,他的很多粉絲都在四十歲以上,經常向他諮詢泰國養老,但他會謹慎建議,因為自己的父母就不適合在泰國養老。

小飛的父母五十歲,以前每年都來玩兩個月,但不會長期居住。母親不想來長期居住,是因為泰國離家太遠,清邁沒有直飛老家河南鄭州的飛機,每次都要到曼谷、廣西,或上海轉機,而十幾個小時的飛行太折騰。另外,老家還有外婆,媽媽擔心外婆有事,不敢離得太遠。相比泰國,小飛的爸媽更喜歡在雲南養老。

飲食方面也是個大問題。年輕人雖然能夠接受新東西,吃泰餐,但是老人難以轉變飲食習慣。清邁有近二十家中餐店,但如果天天吃,總會吃膩。而如果自己做中國菜,在泰國的超市難以買到齊全的菜品和調料。

Advertisements

因為語言不通,購物也不方便。當地人買東西都是去超市,商品上只有泰語,小飛的媽媽怕看不懂說明,只能先在購物網站上搜到合適的「泰國某款白色衣服洗衣液」,再去超市裡買。此外,泰國的網購軟體不僅商品種類不齊全,還沒有免運,父母也得重新學習怎麼用泰國的網路銀行來網上付款。

泰國寺廟

Advertisements


很多人在泰國度過一段時間的歲月後,還是會回到自己的家鄉。小飛遇到過一對法國老夫婦,他們在清邁養老十年,過得非常滿足,但落葉要歸根,他們最終還是決定回國,回歸熟悉的生活、飲食習慣,領取政府發放的養老金。

無論選擇哪種養老方式 心態都是最重要的

在北京工作的阿泰今年55歲,是某公司的總工程師,他一直在思考如何養老的問題。阿泰理工科出身,做過網路、金融相關工作,凡事先分析需求,「我們現在的老人,普遍有兩個共通性,第一,寂寞;第二,總是擔心養老金夠不夠用。但這兩個問題有時候無法調解,很多人也說不明白自己到底要什麼。」

Advertisements

在去泰國之前,阿泰走訪過歐美多國,觀察老人們的養老方式,卻發現對於千種萬種生活方式,其實心態是最重要的。

年輕時阿泰努力讀書、工作、賺錢,這是一種人生,但當他漸漸老去,單位裡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不僅事業面臨天花板,身體也大不如從前。他經歷過中年危機,必須承認歲數已經到了。

「老人一定要想明白,養老是開啟第二個人生,大膽地放下以前的生活,在剩下不多的日子裡要像孩子那樣去探索世界。」他來到了泰國,一待就是六個月。

Advertisements

當有人問阿泰為什麼選擇這裡,他可以說出一堆理由,大海、溫暖、文藝等等特質。但現在,他更沉浸在清邁的人文氣息中。比起曼谷,清邁沒有大城市的浮躁,人也更淳樸簡單,問路有人會主動領著去,馬路上開車絕不會有插隊的,甚至去喝幾杯人們都不會打擾到鄰桌。

在泰國,他騎個機車到處跑山。「摩托車是一種文化。」他說,當他騎在車上,能感受到地上石頭的細微碰撞。風吹在臉上,雨滴打在身上,路旁是蔚藍的大海,整個人完全融入環境中,他又找回年輕的感覺。

Advertisements

王儀也覺得自己在這裡找到了年輕的感覺。在普吉島這一年,她不僅享受海風和沙灘,更慶幸自己認識了各式各樣的人,見識了不同的生活態度。

王儀在泰國的海邊

Advertisements


給她修理摩托車的泰國小夥子熱情而樸實;年輕的韓國鄰居很有禮貌,一見到她就彎腰九十度鞠躬;美國鄰居麥克熱愛社交,每隔兩週就邀請朋友們上他家去做客;一起在這裡養老的瑞典夫婦,經常安詳而友好地微笑。

來到泰國之前,已退休的她本來打算回農村老家種地養老,平靜度過下半輩子。但因為偶然的一次旅遊,她看到了蔚藍的大海和熱鬧的酒吧街,各種膚色的人在海灘上嬉鬧,突然打開自己,也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她不再逃避新鮮事物對生活的衝擊,而是選擇去了解和接受。這一年,她化妝、游泳、健身、開車,變得越來越漂亮和自信,

Advertisements

「路過華欣看到沙灘上懶洋洋的狗狗,路過春蓬看到白色的沙灘,4公斤的榴槤只要約新台幣210塊,還去了和緬甸交界的拉農。」她在短片裡回憶,「老年生活也可以有不一樣的可能性。」

老年人也可以選擇如何走向人生的終點

實際上,在泰國的這段日子,也讓陳芳思考,自己到底要如何走向人生的終點。過去六年時間裡,她先後經歷了丈夫和父親的離開。

3月29日是陳芳老伴的生日,到今年為止,他已經走了六年。老伴曾經和陳芳約定,退休之後兩人先自駕遊遍大陸全國的山山水水、繁華的大都市,再去國外旅遊。

但是老伴患重症先走了,留下她一個人。陳芳總是心裡空蕩蕩的,她開始在空間裡寫日記——把在泰國的見聞都鉅細靡遺地寫下來,每天去哪裡散步、買菜買了什麼、天氣陰或晴……日記像是毫無主題的流水帳,但她就當在跟天上的老伴聊天了。來到泰國,她也帶著他的護照和遺物,這一路走來看不同的風景,也是在完成老伴的遺願。

養老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問題



2018年,陳芳往返於泰國和大陸。因為孫子在泰國上國際學校,她過去陪陪孩子就再回國。而在東北,還有年邁的九旬父親,也需要她照顧。

父親在那年的12月生了一場重病,她趕回到老家哈爾濱,照顧父親半年,直到2019年6月把父親送走,她在國內再也沒有牽掛了,下定決心去了泰國和兒子一家生活。

雖然有兒子一家人的陪伴,但在異國他鄉的泰國,陳芳總是免不了孤獨。她年輕的時候在東北的地質隊工作,常年出野外、住在山區,養成了獨來獨往的性格。在國內,有自己的朋友交際圈,一起買買菜逛逛街聊聊天,但是到泰國之後,除了帶孫子、操持家務、和保姆聊天,她很難結交聊得來的知心朋友。

有時候和當年地質隊的隊友們在網上聊聊天。幾個老姐妹一起從艱難的環境走出來,現在隨子女生活,各自散落在深圳、哈爾濱、北京、杭州幾個大城市,丈夫都走了,都能理解彼此的孤獨,而大家最擔心的是自己老了會給兒女添亂。

所以幾個老姐妹計劃著,將來等陳芳回來了,找個溫暖舒適的地方,大家住到一起,搭伴過日子,做不動事了就雇個保姆,費用平攤。陳芳也告訴過兒子,自己終將會回到大陸生活,等到以後她也走了,不用太麻煩,把自己的骨灰和老伴的一起,揚到海裡去足矣。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