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早盡孝!老人出現「3個徵兆」時間所剩就不多了 子女要多關愛「讓他走得放心」


古人云:「子母分離兮意難怪,同天隔越兮如商參,生死不相知兮何處尋!」

世上最難過的事情,大概是親情遠去,雖然仍在一片天空下,卻再也找不回來了。

有多少子女,總以為父母還能多熬幾年,等自己生活條件好了,再接到身邊,好好孝順。

時光不等人,當我們什麼都有了,才發現父母沒有了,落下一生遺憾。

因而,我們在努力工作的時候,要多觀察父母的言行舉止,在父母即將逝去的那段時光,多一些關愛。

通常來說,家裡的老人出現以下幾個徵兆,就意味著時日不多了,子女需要儘早明白。



Advertisements

01

老人主動放棄一切,多半是頹廢了。

有句老話:「爭來爭去一場空。」

很多人喜歡爭執,希望擁有更多的東西。就是到了垂暮之年,還希望擁有某些名譽,或者爭奪某些利益。

畢竟,人是有慾望的,希望自己比別人過得更好。

可是到了身體熬不住,或者和死亡距離特別近了,就會發現所擁有的東西,已經毫無意義了。便會有放棄的行動。

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家劉義慶,年輕的時候,在朝廷做官,後來到荊州等地做刺史。

當他厭倦官場之後,開始寫書、與和尚論道,生活依舊很忙碌。

有一天,他決定捨去一切,從工作地揚州回到京城。輕鬆的日子,沒過多久,就過世了。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這樣的道理,說起來朗朗上口,但是要做到的話,很難。只有到了老年,命不久矣時,才真正領悟。從而可以判斷,一個人捨去一切,其中就包含了生命的頹廢,一切都無能為力了。

Advertisements


02

老人常常嘮叨後事,多半看到了生死。

有的老人,主動說,自己過世之後,大家要怎麼樣,墳墓修建在什麼地方,甚至連「死後感」都寫好了。

比方說,愛國詩人陸遊,在1210年,已經八十五歲了。他病倒之後,就再也不能起來了,於是把兒女喊到身邊,說:「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他希望兒女能夠看到天下統一,然後去墳頭上祭拜,說一說情況。

宰相王安石退休之後,住在江寧。他病痛交加的時候,弟弟王安國的女婿葉濤走過來探望。

他讓夫人迴避,和葉濤聊了很久,說:「王某一生枉費精力,欲以文章勝人,今將死之時,悔之無及;君聰明過人,莫作沒要緊文字,徒勞無益......只恐大限已至。」

王安石恨不得把一輩子的經驗教訓,都告訴葉濤。分別後沒多久,王安石病故。

Advertisements

很多年輕人,討厭父母嘮嘮叨叨。尤其是說一些忠告。其實,老人說到了後事的安排,子女就要注意了,要加以分析,看看是隨口一說,還是刻意而談。

刻意交代後事,那麼就是人生的大限,真的要來了,起碼是老人有了視死如歸的態度。


Advertisements

03

老人開始悔悟過去,多半是在渡家庭最後一程。

春秋時,齊桓公辛辛苦苦一輩子,創造了齊國的大業。但是他到老年時,和豎刁等奸臣走得很近。

大臣管仲多次勸說,讓齊桓公遠離奸臣,但是效果不佳。

直到齊桓公得了重病,豎刁等人把他軟禁在宮裡,不許任何人靠近時,他才恍然大悟。

有女僕翻牆進到後宮。齊桓公抓住機會,說了很多悔悟的話。

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很多人,一輩子都很嘴硬,態度很強勢。但是到了暮年,就開始悔悟自己,性格也忽然變得柔軟了。

尤其是一些作惡多端的人、虧待兒女的人、偏心的人,到老了,忽然感悟到自己的錯誤,因而想盡辦法挽回。

用善良來感化身邊的人,這是老人悔悟之後,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的內心,仍舊希望得到原諒,看到子女和睦相處。

Advertisements


04

老人越來越想念家鄉,多半是要葉落歸根了。

賀知章三十多歲離開家鄉,外出做官,八十六歲回到家鄉,寫下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的名句。

到了家鄉之後,沒多久,就離世了。

為什麼我們老了,還要回到家鄉?這是落葉歸根的思想,在身體里,紮根了。

不管多難,走出多遠,人老了,還是會想念家鄉的。一些遠嫁的女人,也會在遲暮之年,回到老家看看,才心滿意足。

詩人杜甫,一生窮困,但是他在老年時,想盡辦法回老家,只是時局動蕩不安,加上口袋裡沒有幾個錢。最後在回老家的路上過世。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這幾句詩,就是杜甫思念家鄉最好的見證。

作為年輕人,也會在逢年過節,感受到家鄉的召喚,急急忙忙趕到家去,吃一頓團圓飯,看看家鄉的風景。

Advertisements

作為老人,若是漂泊,對家鄉的思念,就更加濃烈了。期待安葬在老家的那一刻,就可能真正要落幕了,化成一片落葉,變成老家的泥土。


Advertisements


05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老人,在時日不多的時候,就會有強烈的表現。有的老人,還會強作歡顏,害怕自己成為子女的累贅。

年輕的子女們,一旦發現年邁的父母要過世了,應該馬上調整時間安排,盡量盡孝。


其一,帶老人去老家看看,有條件的話,在老家選擇墓地。

其二,問一問老人還有什麼願望,儘早滿足。比方說,去哪裡看看風景,去找誰敘舊。

其三,兄弟姐妹要和睦相處,化解一切矛盾,讓老人走得放心。

其四,多一些陪伴,給老人更多的歡聲笑語。

其五,安排好剩下的父親或者母親,談好孝順的方法,讓早故的老人有欣慰。

工作耽誤一點點,收入少了一些,沒有關係,千萬不要讓父母孤獨終老。

最後,祝福天下老人,健康長壽,家庭興旺。


作者:布衣粗食。



文章參考:今日頭條

預示「所剩」時間不多!老人去世前會出現八個徵兆 做好各種臨終的關懷:讓老人走得安心



生命很神奇,死亡很神秘,生活中經常聽到一些身強體壯的人,突然間去世的消息,青壯年如此,老年人也如此,那麼老人死亡之前是否有一些徵兆,能讓我們看到一些蛛絲馬跡呢?



人的死亡可以分為幾種方式:一種是正常死亡,第二種意外死亡,第三種自殺。如果是正常死亡的,死亡是有一定的過程:



人跟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一樣,生命都有一個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即使現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人類的整體壽命有所提升,但依然無法擺脫死亡的厄運。正常的死亡都是有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人死亡是以心跳停止跳動或者呼吸停止為判斷依據的。在死亡的那一刻,身體的細胞並不是全部都停止活動。



人在心臟停止跳動的後的幾秒,身體的各個器官依然還能保持血液的循環,只是這種循環很快就會因為氧氣的耗盡而停止。大腦由於缺氧神經元也停止了運作,各種激素停止分泌,人的肌肉,開始變得松垮,最典型的是排泄系統也發生了變化,糞便和尿液可能會漏出來。



人去世後10到20分鐘,人體內毛細血管中的血液會逐漸停止流動,身體的顏色會變得蒼白,人的遺體逐漸變得僵硬,等到去世後的三到六小時,體內的細胞正式死亡,身體開始惡化,各種腐化細菌會慢慢分解人的遺體。



這是大部分正常死亡的人身體的變化,這些都是在微觀世界里,單憑肉眼只能看到其中一兩種現象。



人一旦死亡就很難起死回生了,在去世之前,是否有一些徵兆,讓人感知老人將要去世呢?



身邊有不少老人去世之前都會出現一些徵兆,有的老人隱隱約約能感覺到自己大去之期不遠,於是會留下一些遺囑。人去世之前有一些徵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臨終前只喝水不吃飯



有不少老人在去世之前經常吃不下飯,無論菜色多麼豐盛,弄得多麼美味,依然無法調動他們的食慾,有的人以為是老人老了嚼不動菜,其實縱然把菜弄得像米糊一樣他們也吃不下。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