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學問與世無爭!98歲大師讀了一輩子的書「順應本心不受干擾」才能一生自在

!!注意!!
此文章未上線!更新前請確認文章狀態!

季羨林,一代國學大師,學界泰斗,被譽為大陸的國寶。他精通12國語言,尤其精於梵學、佛學、吐火羅文。他還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吐火羅文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

季羨林一生成就輝煌,卻也經歷了諸多苦難。他一生淡泊明志,唯一的愛好是讀書。這一點在他的隨筆集《一生自在》的開篇就有提到:

張元濟先生有一句簡單樸素的話: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如果讀書也能算是一個嗜好的話,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讀書。

讀書貫穿了季羨林的一生,支撐著他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

在《人生自在》這本書中,季羨林談到了自己對知識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對人生的感悟。

將近百歲的季羨林認為人一生中最好的狀態,就是活得坦蕩、清醒、真實。

季羨林

Advertisements


有一年,一位新生到北京大學報到。他帶著繁重的行李,不方便去報名。正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一位穿著樸素的老人朝他這邊走來。

這名新生以為這位老人是學校的校工,就走向前請求老人幫忙照看一下行李。

老人爽快答應了,新生扔下行李,趕緊跑去辦入學手續了。

等這名新生把所有手續都辦齊了,已經過了正午。他連忙跑回去,沒想到,老人還在行李旁站著,頭頂烈日,捧著一本書在看。

次日開學典禮上,這位新生看到昨天幫他看行李的老人也端坐在主席台上,他連忙向同學打聽,原來老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國學大師,北大副校長季羨林。

這位新生萬萬沒想到,受到眾人敬仰的季羨林竟然如此低調謙遜。然而這正是季羨林一貫的作風,連武俠大師金庸先生都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Advertisements

醉心學問 與世無爭

1911年8月6日,季羨林出生於山東省臨清市的一個農民家庭,6歲以前,他在臨清市隨一位老師念書識字。

1917年季羨林投奔濟南叔父家,開始踏上了正規的學習之路。從小學到高中,他的成績一直優異,后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史,專修德文。

Advertisements

1934年,季羨林清華大學畢業,應母校山東省立濟南高中校長宋還吾先生邀請,回母校任國文教員。

季羨林清華畢業時

Advertisements

宋還吾校長很看重季羨林,極力栽培他,給他創造各種表現機會。可惜季羨林不會吹牛拍馬,也不願陪什麼人的太太打麻將,不適合這種拉幫結派、勾心鬥角的場面。他在書中寫到:

在燈紅酒綠中,又會驀地感到手中的飯碗在動搖,二十剛出頭的年齡卻心懷百歲之憂。我的精神無論如何也振作不起來。因此我必須想法離開這裡。

正當季羨林心急似火而又一籌莫展的時候,他的母校清華大學同德國學術交換處簽訂了留學交換生合同,成績優異的季羨林獲得了這次出國交換留學的名額。

在家人和同事的支持下,季羨林踏上了去德國的求學之路。未曾想這一去就是十年。

當時很流行出國,但是大部分人出國只是為了「鍍金」,以求歸國后謀得一個「金飯碗」,從此高人一等。在錢鍾書的小說《圍城》裡面,方鴻漸等學生就是此類人。然而季羨林不像別的留學生一樣是為了鍍金,在德國求學十年,他踏踏實實做學問,對學習兢兢業業,最終拿到了博士學位。

Advertisements

此時恰逢二戰,國際國內政治局面一片混亂,學業有成的季羨林,不顧戰火和混亂,輾轉取道,終於回到闊別十年的祖國。

在季羨林心中,他是一個有國有家,有父母有妻子的人,是離開德國的時候了。無論有多留戀,他也必須要走了,家人需要他,祖國更需要他。

季羨林求學時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