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學問與世無爭!98歲大師讀了一輩子的書「順應本心不受干擾」才能一生自在

!!注意!!
此文章未上線!更新前請確認文章狀態!

從容坦蕩,心裝萬物

季羨林的一生特彆強調實事求是四個字。對人對事真切,不弄虛作假,即使身處逆境逆境,也能做到從容不迫,心胸坦蕩。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作為北大教授的季羨林遭遇了非人的迫害。他在自傳體書籍《牛棚雜憶》裡寫到,自己被當成走資派和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經歷了無數次批鬥,動手更是家常便飯。

在這種殘酷的生活中,季羨林卻擁有難得的幽默和寬容。

在他看來,人生就是一個變幻莫測的萬花筒,如老子所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

無論怎樣的境遇下,人應該順應本心,不為外物所擾。

豁達樂觀的季羨林

Advertisements

正如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說:」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季羨林例舉這番話,讓我們明白,人生不如意時要想到走運,不必垂頭喪氣。心態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才是生活常態。

與其完滿,不如自在

Advertisements

季羨林年老的時候,被人請教什麼叫做人生?他給出了以下答案:

不完滿才是人生。這是一個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義,對己對人都有好處,對己可以不煩不躁,對人可以互相諒解。

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看待萬物都是一樣的,沒有哪一個人能完全滿足自己所有的願望。

既然人生本就不完滿,那我們還需要努力嗎?答案是需要。

人活一世,就要活得有價值,有意義。

破土而出的小草

Advertisements

我們觀察自然界,一顆小草或者其他植物,身在石頭縫中,或者甚至被壓在石頭塊下,缺少水光,但是他們卻以令人震驚得目瞪口呆的毅力,衝破了身上的重壓,彎彎曲曲地、忍辱負重地長了出來,由細弱變成強硬,由一根細苗甚至變成一棵大樹,在成為一個獨立體。

一顆小草就要衝破困難,努力向上,更何況人類。然而,讓季羨林憂心的是,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人生一無價值,二無意義。

他看到一些人走運時,手裡攥滿了鈔票,白天兩頓美食城,晚上一場卡拉OK,玩一點小權術,耍一點小聰明,甚至飛揚跋扈,昏昏沉沉,渾渾噩噩,等到了鑽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活過一生。

而不走運的人則窮困潦倒,終日為衣食奔波,愁眉苦臉,長吁短嘆。即使日子還過得去,也是終日忙忙碌碌,被名利所羈絆。

Advertisements

對於這一類人,季羨林感到痛心疾首。他誠懇地告誡大家:世界發展,必須經過無數人都共同努力,就如同接力賽,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而且是絕非可有可無的。

如果說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

誠如鄒韜奮說:一個人光溜溜地到這個世界上,最後光溜溜地離開這個世界而去,徹底想起來,名利都是身外物,只有盡一個人的心力,使社會上的人多得他工作上的裨益,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

人生在世,快樂和痛苦總是相隨相伴。季羨林以他近百年的人生經驗告訴我們,即使身在不自由的處境,也要找到自在的方式。唯有順應自己的內心,才能自在逍遙萬事休。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