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選擇!名校學霸讀完博士「跑到非洲當工頭」 停水停電仍不放棄「背後目的不是為自己」

這是他的可貴之處。但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將生活的艱辛轉化為內心更強大的力量,用行動努力改變現狀。

在他看來:在日復一日的艱辛與失敗中,必須思考如何工作、如何解決現實中不停湧現的千百萬個問題,永不停息。

多少人敗給了堅持二字。

一條人跡罕至的路

Advertisements

曹豐澤是清華土木出身。

「慘」、「無休無止」、「工地」是大家形容他們的關鍵字詞。甚至有人斷言:「凡是立下誓言說要在土木行業做什麼的人,基本最後都會毀約。」

左邊是白白凈凈的同學,右邊是做工的網紅,兩人同歲,同年畢業,也特別被所謂的「土木人」拿來作為對比。

從個人角度出發,高檔辦公大樓與荒無人煙的工地、周休二日與幾乎沒有休假、穿西裝打領帶與套工服戴安全帽,前者總是比較舒服、愜意。

天天與機械、黃土打交道,像是曹豐澤的工作環境,更是一條人跡罕至的路。

Advertisements

這些反映出一個行業的艱難——難以吸引年輕人,尤其是優秀年輕人加入。

持續上升中的大壩。


Advertisements

若是沒有理想支撐,很難堅持。

當然,曹豐澤這樣的人說:「我雖然會強調這種工作能換來高收入和快速升遷的機會,但依然必須意識到,只靠理想是成不了事的。」

理想的實現方式多樣。曹豐澤的同學裡中,或許有人進入政府部門、有人進入高校走上學術道路的,也有入職知名企業薪資優渥的。他們面對的又是另一番挑戰。

不過,曹豐澤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有一些年輕人,他們願意放棄更舒適的環境,選擇更艱難的道路、啃下更難啃的骨頭,只是為了讓萬千坦尚尼亞的人民能用電、用水,享受洗澡時被泡沫塗滿全身的感覺。」

Advertisements

也許以後,這位傳奇人物會被忘記、他博士生的身份也會消失在歷史洪流中、網路話題流量更會隨時間逐漸退去,但坦尚尼亞矗立著的水電站,仍然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運轉下去,從高處一躍而下的浪花帶著電機轉動進入電網,輸送到非洲挨家挨戶,世世代代用清潔水電的坦尚尼亞人民會記得某個從來到異國他鄉建設水電站的年輕人!


來源:瀟湘晨報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